从“支那”事件中看品牌的地域化与危机公关 - 无边随想 - 张杭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57 次) 时间:2000-09-22 16:20:07 来源:张杭 (jazzz) 原创-IT

最近这几天,因为“sina”在日文中是“支那”的意思而要求新浪改名的声音在网上此起彼伏,讨伐声不绝于耳,其中的是是非非没有人说得清,讲得明。
在这里笔者并不想说新浪是不是应该改名或不改名,只想简单地说一下对此事本人的一些另类的看法。
正如新浪某位高层解释的,sina=sino+china,我想这个解释笔者还是能够接受,出于中华民族历史上对侵略者强烈的民族仇恨,每一个中国企业家都不会将“支那”或类似的有明显侮辱性的称呼作为一个品牌在经营,每一个中国人也不会接受这种有侮辱性的字眼,所以笔者相信作为一个要成就百年企业的网络公司不会作此等大不违的事。
但在这事件中,有两点笔者认为是新浪处理有欠妥当或是不足:
1、 危机公关的能力:
危机公关能力是考查一个公司在面临重大危机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化解危机的对外公关的能力。强化这种能力可以将公司在面临危机时所遭受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两个案例可以清楚地看出危机公关能力的重要性:
案例一:Intel回收芯片。
当初Intel推出奔腾60芯片时,有人发现芯片存在着浮点运算的错误,这对于Intel来说可以是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如果处理不好,Intel的品牌将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有可能因此而全军覆没。关键时刻,Intel作出了回收所有问题的芯片,此一决定使Intel损失几亿美金,但它保住了Intel的品牌,更加稳固了Intel在人们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见危机公关的能力强不仅可以化解面临的危机,更可以提升公司的品牌。
案例二:恒升笔记本事件。
正是这个案例使中国IT企业清楚地看到面临危机时,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大。
事件的详细情况请参见IT315(http://it315.virtualave.net)。在这里我们只想看看恒升的处理,本来一场可以化解于无形的售后服务事件,最终由于协调与处理得不当,导致将消费者和媒体告上法庭。尽管恒升赢得了这场官司,但它失去了消费者心理上的品牌认可,从此恒升品牌在市场上却陷入了真正的危机。
从上面两个案例可以看到,新浪现在正处在一个品牌危机的时刻,如何将危机化解于无形,保住“sina”的品牌,现在正是考验新浪管理层能力的时候。
但从新浪就此事所作出的反映来看,新浪管理层的处理危机的能力不象笔者原先想象中的强大。

2、 品牌的地域化适应能力:
互联网的出现将网络企业直接带入了全球化的竞争队列,但是在这个竞争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客户地域化的环境里,对品牌的地域化,特别是对地域文化的适应能力是一个全面的考验。
笔者还记得青岛海尔CEO张瑞敏先生就说过海尔品牌在向海外进军时针对不同地域文化采用不同的策略。在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海尔是通过两个可爱的小孩作为产品形象代言,增加了产品的亲合力,一下子打开了市场;而当拓展中东地区市场的时候,通过对当地的宗教与文化的了解,海尔不再将产品的形象定为两个小孩,相应地调整了整个品牌的推广方案,使之更加适合当地的宗教文化和民族性。正是这种品牌经营的地域化使海尔这个大品牌向国际化发展中一步步走向成功。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看网络企业的品牌地域化。
由于互联网企业直接面临着一个国际化的竞争市场,因此互联网企业品牌也将是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但是最终落实到每一个地域的推广则要对当地地域文化有非常透的了解。
对于面向全球华人用户的新浪网,在建立品牌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华人的文化特色、忌讳,特别是民族情绪,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整个品牌的未来的发展。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新浪在日本作品牌推广的时候,还一味地打“Sina”的形象,那我想等待着的将会是旅日华人和中国人抛掷的西红柿和高涨的抵抗情绪。是不是换一个品牌形象代言是不是效果会好一些。
由此可见,我们的网络企业还是非常幼稚,在匆匆忙忙披挂上阵后,要学得东西还有太多太多,有可能在前进的路上,一个不小心就会摔个大跟斗,作为支持中国本土网络企业的我们,希望看到他们跌倒后勇敢地站起来,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