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IT人的故事(之四)-----一个IT“老人”的独白》(作者:江之鲫) - 平凡IT人的故事 - 魏丽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64 次) 时间:2000-06-28 10:43:13 来源:魏丽娟 (tulipway) 原创-IT

http://www.pconline.com.cn/news/hotperson/jj.html
一个IT“老人”的独白
 
PConline特稿:江之鲫

去,还是不去?

  河北承德–这个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处79年建成的三层楼的底楼的两居室的斗室里,一个年届三十,身高170公分,体重仅仅55公斤的人不断在这样问着自己。无论是躺着还是坐着,无论是在炒土豆丝,还是在洗裤子时候,这个念头都会闪出来,把这个男人带到神情恍惚的境界之中,而不知当天是礼拜三还是礼拜四。这个男人就是我。

  1996年7月–大学生逃离大学的毕业时分,带着一个小小的包裹,我只身来到河北承德一所称为石油学校但却不教石油类专业课的高等专科学校,那年我已经25岁。从此由学生变成教务处(这曾经是多少大学生噩梦中的地狱啊)的一名干部,实现了一个由被监考到监考的身份的突变。这种感觉无疑是新鲜的,于是在这种感觉中,我用一个礼拜的时间掌握了WPS的使用,三天的时间学会了CCED,并掌握了双拼输入法。由一个大学里计算机课的补考者,迅速成长为当时在机关里数一数二的”电脑专家”。并因此得到我们只有两个人的科的科长的赏识。为此,我沾沾自喜了很长时间。而这时,我对INTERNET、网络可以说一无所知。大学时,我固执的认为:数字化的时代(那时已经有了这个称呼)会阉割掉文学的生命,所以我拒绝听那个计算机副教授的不知所云的内存和外设。

  时间过的真快,1997年,我晚婚了。1998年入主学校最差的楼房的最差的位置的一套两居,跨入有房阶层。1999年1月5号,一个毛茸茸的小东西把我变成了爸爸。而这时,我已经不是”电脑专家”,自从单位上了INTERNET,一大帮一口一个”陈哥”的小弟弟们把我抛在了后边,有几个竟然买了自己的电脑。自己权威地位的降低,使我感到很可耻,耻者有勇,即将跨入21世纪的门槛的时候,在把自己原来用的那台单位的486鼓捣到自己家里,再拆卸了几十回,折腾到奔腾166的时候,终于又挣回了一点自己的面子–又开始有许多人找我修机器,或是怎样申请一个免费电子信箱之类的活计。也就是1999年的寒假,我收到了在重庆一个网站工作的大学同学的邀请:来这里吧,工资2000!

  于是,去还是不去的问题就这样开始困绕了我整整一个新世纪初春。

  的确,钱的问题很重要,但也不是主要考虑的。在承德这个小城里,单位乱七八糟的收入加起来1000出头,自己在外边再兼点课什么的,大平均下来,也有一千大几。但这毕竟是换个活法的机会啊。况且这时已经知道了张朝阳丁磊是”知本家”,知道了”新经济”,知道了蓬勃发展的中国IT业,实在是不想再忍受在单位局域网发一封电子邮件要等一个小时之久的痛苦了。能不能发财,倒是其次,但可以搞自己一直想搞的新闻,可以高速度的在网上冲浪,可以跻身IT行业,可以认识方兴东跟”阿凌侃电脑”的作者,该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但是,老婆怎么办,打雷下雨了她害怕怎么办?孩子怎么办,谁照顾?这边的工作怎么办?气候不适应怎么办?吃不了辣椒怎么办?水土不服怎么办?好多好多问题。有现实的,有自己都认为很可笑的,总之慧剑斩不了青丝,玩起了三心二意。

  于是,事情跟手机单向收费一样嚷嚷了很久,还是拖下来了。但是,终于还是在2000年5月22日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很好的晴天下,洒泪别了妻儿,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坐在火车上,我想:当年,我拿个小包包,辞别了白发的母亲上大学,是我一个人生转折;拿个小包包,到了承德,是我一个人生转折;今天,我还是拿个小包包,到关山万里的重庆去吃辣椒,也是个人生的转折啊。隆隆的火车在转弯,好多人生的转折也是在这么多个平平常常的时间里不经意的匆匆发生啊!

  就这样,内蒙古出生,往南去最远到过石家庄的29岁半的我来到了重庆。前后短短三天,由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人民教师,成了被称为一个IT门户网站的新闻中心的编辑。初至重庆,自然感触多多,但最重要还是对年龄问题的认识。

  人都说,不到重庆不知道自己结婚早,我说,是不到网站不知道自己出生早。尽管自己因为上学晚,并且在小学留过一级,在大学当了4年的”老大”,但是在原来的学校里,因为全处都是33岁以上的哥哥姐姐甚至叔叔,所以一直是处里的”小陈”,加上面像年轻,身体瘦小,时间长了,就叫”陈小娃子”,开始还更正,后来就算了。反正是个称呼呗。可到了天极,豁,成了最年迈的啦。现在如果谁叫我”陈小娃子”,不但肉麻之极,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我也会说:你骂我!我跟你急!!

  所以,自觉的收起自己过去的嘴脸,摆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来。可惜的是,这种样子只能在打牌、喝酒时做作,工作中就不能作”老陈”啦。29岁的IT后学,不知道OICQ和ICQ的区别,还以为后者是前者的简称;没有作者,只好把自己的老头想破,应付明天的版面,应付下来,还要找那个留络腮胡子的小兄弟上传,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麻烦人家时总是怯生生的,脸有点红,声音也轻了不少;每天一到中午,吃完盒饭就困的不行,而人家年轻人呐,还生龙活虎;小伙子吃完一盒饭,还跟老板娘要半盒,我一盒还剩好多……

  当然,这种不同仅仅是浮在表面上的。其实最大的区别,还是在思维方式上。到了网站是主持一个《故事新编》的栏目,一开始我满脑子里闪现的都是鲁迅的《采薇》、《补天》之类的古董想法,琢磨怎样把那些大部头的文学名著拿来改编,钻到牛角尖里,自己累不说,思路打不开,组稿也很艰难。于是开会讨论。林林总总一座,10多个弟弟妹妹你一言我一语的提出了建议,然后提纲挈领的总结总结,一个全新的栏目思路形成了:故事未必来源于远古,身边的故事就多啦。可不,我咋就没想到呐?!悟到这一点时,我心里蓦然感到一阵恐惧:是不是自己年龄大了,思维定型,而与20来岁的年轻人产生了”代沟”?

  午夜十分,关掉电脑,拖着跟了自己29个春秋已经显得老态的疲惫的双腿,一边在寂静的重庆人民广场上独行,一边将入行一个月来的种种感受翻腾一下。是啊,20来岁时比尔·盖茨已创立微软,开始了用飞机装钱的空前的财富聚敛;杨致远不到30岁,YAHOO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被称为中国网络三剑客的王志东、张朝阳、丁磊,也是在不到三十岁时就已经名声鹊起,摆出了谁与争锋的丰姿。再看看、想想自己认识的不认识的CEO或是各大网站的高级管理人员,又有几个是30岁以上的呐?媒体们在连篇累犊的鼓吹30岁以下的百万富翁们的不俗业绩;四平八稳的直线思维则成为象我这样的刚刚入道的IT”老人”的最大障碍。

  推开办公室的房门,面对的是二十一二岁的青春洋溢的笑脸,我诚惶诚恐,如履薄冰,在这个充满了25岁以下的年轻人的世界里,29岁的我时时刻刻要记住:解放思想,勤勉实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否则,任何一个方面偏废,或许都将是我的另一个人生转折:29岁的我将被踢出IT圈。而这是我不想看到的。因为在我已经深深依恋上这个残酷而又热烈,充满挑战和生机的战场。

  我决意要以”年迈”的躯体,以新兵的身份,来迎接这场自我选择的战争。或许不是最后的赢家,但我有胜利者的骄傲。这使我想起临别时,在妻子耳边说的话:等我,给你挣大钱回来。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我要挣的,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一种东西。当时我们说不清楚这种东西是什么,现在,我或许知道,就是那个小包包里装的”自信”。我背着这个包包,不回头的前行。

http://www.pconline.com.cn/news/hotperson/jj.html

《平凡IT人的故事(之四)-----一个IT“老人”的独白》(作者:江之鲫) - 阿布 - 2000-06-29 15:34:25

与你同感,与你共勉!

Re:《平凡IT人的故事(之四)-----一个IT“老人”的独白》(作者:江之鲫) - 江之鲫 - 2000-06-30 09:05:10

感谢阿布兄弟的鼓励!全世界“老人”联合起来,挑战那斯大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