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Internet风云路(二,完) - 我在互联网的日子 - 杨震霆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36 次) 时间:2000-10-22 14:23:58 来源:杨震霆 (carboy) 原创-IT

(本文可能略嫌罗嗦,如果不喜欢可以看了一小段后不看,文中提了一些公司,如果得罪多多包涵)(首发于pconline.com.cn)

  免费个人主页给网易带来了极高的知名度,而网易BBS则后来演化成为网易社区,成为网易的招牌。到97年底,丁磊把还在华南理工大学的陈磊华找来,参照Hotmail的模式开始开发163.net系统,开发163.net的时候,网易的人做得很苦,我每个星期六星期天都看到陈磊华等人在公司里写程序。到98年2月,163.net系统开发好了,网易想把它卖给数据分局属下的飞华,张静君组织了一个小组来研究可行性,我是管市场的,参加了163.net的论证过程。在98年初,什么风险投资、什么Nasdaq、什么用户数、访问量、注意力,一样都还没在中国热起来,我说,100多万买个系统,靠什么赚回成本?丁磊说可以一个用户收10元一年,163.net一年可以有几万个用户,那么就有几百万的收入,我说这似乎不太可能,因为每个人去ISP申请Internet账号的时候就免费配了一个信箱,而且Internet上已经有Hotmail、usa.net的免费邮箱(后者还可以POP收信),收费似乎不太可能。张静君再三权衡,觉得一是邮箱收费时机还不成熟,网民尚少,那时候甚至还要费尽心思说服人家使用E-Mail;二是免费邮箱可以吸引用户,增加网民在线时间,可以给电信带来收入,所以还是决定先免费再说,等以后大家用惯了再收费。这一决定造就了中国互联网一个神话,一段历史,两个著名公司,三位著名人物,这是后话。后来王志东说163.net的免费带坏头, 张静君说如果不是这样免费,哪有163.net今天?163.net可以20个月赚到5000万吗?

163.net开放之后,果然大受欢迎,很多网友纷纷抢注163.net邮箱的账号。有了163.net这个样板,网易趁此东风,不到一年又卖了263、188、371、china.com、ynmail等,免费邮箱服务遍地开花,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道风景。

98年是广州Internet发展的蓬勃时期,飞华公司除了163.net外,还有广州视窗这个网站,在华南,乃至全国也有不错的影响力,曾在CNNIC中拿过第12名,同时飞华公司还不遗余力地推广企业上网,很多企业都通过飞华公司建立了网站,Internet在广州热得很快。

这边厢网易在98年9月,受yahoo!、搜狐等网络门户大受欢迎的影响,将它原来以服务为主的网站改成网络门户,并把域名由nease.net改为netease.com(后来又再改为163.com),改版之后,网易的主页访问量大增,据当时负责网站的李伟斌回忆,网易改版之后,光是首页的访问数(Page views)就由1.8万上升到10万,至此,网易由“系统集成商”正式向ICP转变。在网易成功向ICP转型后,影响日大,丁磊觉得不应屈于广州一偶,而应该向IT之都北京挺进,那里媒体众多,易于扩大知名度,而且外企众多,容易争取到网上广告,于是99年3月网易搬离广州。到了北京后,网易受到众多媒体的热烈欢迎。在媒体追星捧月下,网易的知名度急升,很快就和搜狐等平起平坐,并称中国三大网站,而广州,只能将网易留在回忆了。事后丁磊说,网易之所以离开广州,是因为广州“环境不好”。

98年6月的时候,广州出现了一个很有活力的网站,叫中文热讯,由姚鸿、欧胜、陈仲文、邓波等6人创办。在97年网易刚开的时候,正在大学读书的姚鸿、欧胜帮网易开了个比较受欢迎的栏目,叫个人主页“中文连轩”,还有“Cool状元排行榜”。姚鸿、欧胜两人经常有些独到的创意,设计的网页也很漂亮,给人的印象很好。后来跟网易的合作因为一些原因不欢而散,俩人又找到了当时广州的另一个ISP嘉星合作,开设了一个“中文品网”的栏目,专门品评一些比较好的中文网站,虽然创意很多来自台湾当时的网站“人间烟火”,不过品网却青出于蓝,做得很出名,影响比较大。到98年6月中文热讯正式开张的时候,姚鸿、欧胜把品网带过去了中文热讯。中文热讯开始后,开发了“访问统计专家”,很受网友的欢迎,有很多网站使用,网易见此也开发了“易数”,与其抢夺人气。不过中文热讯由于资金不多,很想赚点钱,就把“统计专家”卖给飞华。接着他们又开发了免费留言系统“ABC留言簿”,是当时网上做得最好的留言簿,也很受网民的欢迎。到了后期,中文热讯看到门户、新闻、社区受欢迎,也改作了门户,渐渐失去了特色。

在飞华的有效推广下,163.net发展迅猛,7个月就突破了30万用户,到98年12月初首页访问量突破1000万,这时视聆通的直接管理部门广东省邮电管理局觉得邮箱是吸引人的有效手段。视聆通搞了那么久,投入也不小,一直发展得不温不火,虽然经过铺天盖地的宣传,在广东搞得很有知名度,但在全国就没什么影响,至于用户数、访问量都不怎么样。广东省邮电管理局于是在99年1月斥巨资搞了21cn,主打的致命武器就是大容量邮箱,一开就是8兆,果然一试就灵,吸引了大量用户,因为当时最大的邮箱容量也就5兆。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新闻、社区、购物,发展成为门户,在全国也很有影响力,连续两届成为CNNIC十佳网站。

电子邮箱系统的群雄并起,给163.net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不过163.net真正的困惑还不是外部的竞争,而是系统无休止的升级,而且系统升级总跟不上用户的增长。不断地有网友投诉163.net容量小,并且转向了用其它邮箱。很多网友都来信说“其实163.net是我第一个免费邮箱,我真的很喜欢它,但它容量实在太小了,我只好转用了其它邮箱”。甚至飞华公司内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他们在内部BBS上说,“你们难道一点都不想改进163.net的缺点吗?!”其实他哪里知道,一切的升级都以钱作为基础,哪有那么容易,飞华面对这个长得飞快的恐龙,已经难以支撑了。

到了99年中,随着Nasdaq的高涨,风险投资在中国已经是风起云涌,163.net碍于体制,难以大张旗鼓地谈融资,但因为比较缺钱,张静君也很希望打通融资渠道,跟很多投资商在谈判。到99年10月,吴基传突然说“外资不得进入互联网”,结果风险投资纷纷收队。引进来不行,卖出去应该可以吧?于是张静君选择了卖出去,并且选择了有“中国户口”的王先先,经过多轮的谈判,到了1999年11月,终于把163.net卖了出去,不过就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故事大家都是熟知的了,我也就不再详述了,我所讲述的“广州Internet发展史”到此结束。

广州Internet风云路——一个生动的注脚 - 吕伟钢 - 2000-10-25 16:57:33

前二日因为身体不舒服,但还是看完了震霆兄的文章。 这样的文章对广州互联网的发展史是一个生动的注脚。 年关将近,希望能看到关于中国互联网的回顾和展望的更多的文章。

吕兄的身体要想办法啊? - tyro - 2000-10-25 17:43:31

怎么老是不舒服呢?我下个月到北京,不会是去医院探望你吧?

Re:广州Internet风云路——一个生动的注脚 - 杨震霆 - 2000-10-25 17:51:24

好在两个都是“海龟”,百无禁忌,在南方可能不能说“到医院探你”这话,哈哈。谢谢吕兄的称赞

Sorry! - tyro - 2000-10-25 18:48:12

以后说话要注意。 在许多西方国家,对医院甚至死亡的看法都是很中性的。中国确实是忌讳。 不过既然广东人把广东以北的地方都划为北方,咱北方人就不必计较了。我在广东呆过,知道广东人迷信和“口采”得厉害。嘻嘻。

那天跑肚, - 吕伟钢 - 2000-10-25 19:25:23

估计是让肯塔基老头子害的。斗牛士聚会只吃了一口白饭,匆匆回家后,还是反复清空内存。 终于牵到了温柔那迟到的玉手,回家又害了一夜的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