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东方软件新帝国 - 《程序员》杂志 - 闫辉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35 次) 时间:2000-11-20 16:41:28 来源:闫辉 (yanhui) 原创-IT

惊人的印度软件业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一个连地铁和高速公路都没有的国家竟建起了发达的”信息高速公路”,这个国家就是印度。而在我们的印象中,只有克什米尔危机中的炮火,印度政坛的勾心斗角和谋杀才会同这个同中国一样古老的国度划上等号。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近几年来,印度软件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据印度软件服务协会统计的数据表明,1999年度(1999年4月到2000年3月)印度软件业的产值约56亿美元,出口为39亿美元,约占总出口额的一成多,在国际软件市场的占有率接近20%,仅次于美国。软件企业约有1000家,软件工程师有28万人。据统计,自1996年以来,仅在千年虫问题上,印度公司通过为其他国家提供服务就挣到了30多亿美元。现在,在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中,印度占据了16.7%的份额。在信息产业最为发达的美国,印度占据其软件销售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在世界银行对各国软件出口能力的调查中,印度软件的出口规模、质量和成本三项综合指数位居世界首位。全球500强中有160多家企业由印度供应其全球营运点所使用的软件。难怪比尔·盖茨惊呼:未来的软件超级大国不是美国,不是日本,也不是欧洲国家,而是印度。
印度信息产业这一片蓬勃景象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人才库的支撑。有10亿人口的印度现在有合格的软件人才25万人,而且还有众多的科技人才正源源不断地从外国赶到印度。目前,印度已经建立了7个国家级、两个邦级的软件科技园区,有320万专业人才服务于近千家公司,仅在海外工作的印度软件工程师就有10多万人。调查显示,印度的软件科技人才正以每年6万人的速度急剧增长。斯坦福大学一位经济学家称,现在,在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的印度裔美国人多达30万,去年他们的收入总计达600亿美元。他说,这些印度人大多把赚来的钱用于投资印度,投资的速度为平均每人每年20万美元,投资项目也多是高科技产业。
除此之外,印度还有众多的高科技园和软件技术园,自第一个软件技术园区1991年在班加罗尔建立以来,印度全国已先后建立起17个软件技术园区,注册公司由1992年3月的142家发展到现在的5552家。软件技术园区的出口额从建立时到现在增长了680多倍,由1991-1992年度的1.7亿卢比(43卢比合1美元)增长到1999-2000年度的1160.7亿卢比。印度17个软件技术园区的出口额目前占印度计算机软件总出口额的68%。美国25家大型电脑公司和跨国公司都在印度设有办事处或者分公司,而德国西门子、日本富士通、法国布尔/PSI数据系统、韩国现代和三星等也都在班加罗尔设有分公司。在南印度的海得拉巴市有一座占地159公顷的现代化智能大楼,它吸引了当今全球顶极信息产业巨头的目光:微软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一个软件开发中心就设在这里,IBM、爱立信、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大公司也都十分看好海得拉巴这座软件王国,欧洲的巴安公司已经决定把全公司80%的全球研究工作转移到海得拉巴来进行。现在,这座大楼里集中了全世界40家IT公司,正在集中开发目前世界三大热门软件:网络通信、服务器和加密软件。印度软件产业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海得拉巴,班加罗尔更是一颗光芒耀眼的IT明星。这座从80年代开始建设的高科技中国印度因特网用户城市,现在经营高科技行业的企业有4500家,其中1000多家有外资参与经营,1998年外商投资总额高达11.4亿美元。如今,班加罗尔被称为全球第五大信息科技中心,甚至被认为已经具备了向美国硅谷挑战的实力。

印度软件业发展的动力

应该说,在现阶段印度的软件业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和胜利,是因为印度对软件产业超乎寻常的重视和各方面完善的配套服务使得这个”空中楼阁”的幻想变成了现实。下面看看为什么印度的软件产业能获得如此的成绩。
一、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印度属于发展中国家。从1947年在政治上取得独立以后,印度政府一直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印度在40多年来为发展经济所作的努力,是一个从不发达市场经济向发达的市场经济过渡,建设民族市场经济的过程。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就反复强调,印度错过了前几次科技革命的机会,这次必须紧紧抓住。他把电子工业视为”国家的神经”,决心”用电子和教育把印度带入21世纪”。印度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中曾提出到1989-1990年度软件实现出口30亿卢比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甘地政府制定了《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发展和培训的政策》,此后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放宽许可证、降低进口税的政策。1990年辛格上台后,提出了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的新政策。为了鼓励出口,辛格政府主张采取下面三项措施:对100%出口的软件企业,免除从利润中提取所得税;对于实际出口量3倍于国外定货任务的软件企业的进口关税从65%减至25%;免除进口软件的双重税收等。尽管该项政策提出仅两个月辛格政府就下了台,但继任的谢卡尔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还是促成议会通过了该议案。从八十年代开始,印度电子部软件发展局每年都有一笔专款用于开拓国际市场。印度电子部还经常会同驻美软件企业的联合会和美国电子协会,联合发起在硅谷和波士顿召开”印度软件会议”,经常在国内外举办各种专门针对软件出口的研讨会和展览会。印度电子部还经常就软件出口对策进行大规模专项研究,比如国际软件市场潜力、数据库、市场渠道、价格及价格分布结构、数据通讯、人才需求以及相关硬件发展条件等。1998年5月22日,印度政府决定组建国家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特别工作组,其成员包括政府、业界和学术界的杰出代表,特别工作组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向总理提交了名为”信息技术行动计划”的报告,该报告包含108条建议,阐述了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网建设、软件开发和出口、硬件生产、电子商务、IT研究开发、人才培训和教育等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该计划提出:政府要创造政策环境,使印度软件出口(包括服务)到2008年达到500亿美元的目标,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生产和出口大国之一。1998年7月21日,印度内阁通过了”信息技术行动计划” 所提出的一系列目标。在”信息技术行动计划”中包括,印度政府将对软件实施零关税、零流通税和零服务税,海外投资和采购的一揽子协议,以及银行优惠贷款和风险投资等方面将采取的一系列促进软件出口的措施,并将挑选出若干有前途的软件出口企业给予长期”开小灶”,甚至通过外交渠道为这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出口创造必要的条件。另外,在108条建议中,印度政府还注重对IT知识的宣传,提出了所谓的”知识工程”,其目的是为了推广信息技术教育,使人民了解IT 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重要性,在全社会掀起一场IT运动。

二、软件技术园区建设取得巨大成功:80年代末,印度电子部开始建设普那、布班内斯瓦尔和班家罗尔三个软件技术园,政府给每个软件园投资5000万卢比,并建立了相关的配套设施,如卫星与数据通信、基础设施等。软件技术园的主要目标是出口,是印度软件出口的基地。1991年,印度政府提出了”软件技术园区(STP)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良好的设施及服务,推动园区内软件开发和出口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印度政府为园区内的国内外软件企业提供包括税收在内的优惠条件。这些优惠条件包括:在园区注册的软件公司可免除5年的所得税;进口计算机与相关硬件可全部免税;允许新建的软件公司在园区内自由选址;允许外商独资兴办软件企业;政府为出口加工区所制定的所有优惠政策均适用于园区内的软件企业;废除进口许可证制度等。除了上述三个软件园区外,目前还在新德里、海德拉巴、甘地拉加等地设立10个国家级软件技术园区(其中一些软件技术园仍然处于建设当中)。
三、得天独厚的语言优势:英语是印度的官方语言和通用语言,为世界上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使用英语的国家,几乎所有的科研人员,尤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各类软件人才,都具备极强的英语能力,与西方国家在语言沟通上几乎没有障碍,容易熟悉和了解西方国家的种种信息,这也是西方国家成为印度软件出口主要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从1985年起,印度政府制定了新的教育政策,明确提出要使教育成为把国家引向21世纪的工具,并拟定23条实施纲领。同时印度领导人对人才外流有一种比较明智的看法。拉·甘地总理曾经说过:”即使一个科学家、一个工程师或者一个医生在50岁或60岁回到印度,我们并没有失去他们。我们将因为他们在国外工作获得经理职位成为富翁而高兴。他们会把那里的经验带回到国内来。我们必须在印度建立和发展不仅在印度工作,而且在全世界工作的人才。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对此并没有损失什么,在国外工作的大量人才正在返回印度。他们是想回来的。我们不要大惊小怪,不要把它看成是人才外流,而应该把它当成智囊银行,正在积聚利息,等着我们去提取,我们可以将其投资于印度的建设中。”为了确保国内软件产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印度政府对于软件人才资源的开发给予了高度重视。印度电子部下属的人才局负责各类软件人才开发计划的制定、实施、协调、检查等。印度软件人才的开发和培养有三条途径:一是依靠高等院校培养。二是民办或私营的各类商业性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培训。这些机构必须具有政府或政府授权的专业机构颁发的培训许可证,软件人才经过培训合格后,有资格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计算机软件培训四级水平证书考试,目前,这类机构大约有700多家,每年取得证书的软件人才有数万人;三是软件企业自身建立培训机构。他们都特别重视培养计算机应用专家、系统分析员、开发管理人员、软件企业经销人员。印度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有一大批留学或者工作的中高级软件人才。从80年代开始,印度政府对软件产业实行了一系列政策优惠,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海外留学或者工作人员回国开办软件企业或者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大开”绿灯”。这些海外归国的软件人才具备了从事软件开发与服务的良好技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拥有一定的资金,特别是与海外同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他们当中每人都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海外”关系网”,对促进软件出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据报道,目前印度已经拥有140多万软件编程人员,其中比较熟练的约有近20万人。美国《商业周刊》和《福布斯》杂志都曾惊叹:”印度有着无穷无尽的技术人才储备”。
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重要作用:在印度软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一批行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比较重要软件行业组织有: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信息技术产品制造者协会(MAIT)、信息技术加工者协会、电子与计算机软件出口促进理事会(ECS)等。虽然这些组织不受政府领导,但是其负责人往往与商业部、电子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行业组织在软件企业中起到了沟通联系、解决困难、扩大宣传、组织研讨会、组织展览、关注国际市场动态、保护企业利益、向有关政府部门反映企业呼声和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比如,为了开拓欧洲软件市场,NASSCOM在印度商业部的大力支持下,曾经提出了”印度-欧洲软件联盟(NIESA)计划”,促成了一批欧洲与印度合资企业和战略联盟的形成,最终扩大了印度对欧洲国家的软件出口。同时印度政府利用软件行业组织与形形色色的软件侵权行为进行斗争,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六、软件企业强调质量意识:印度软件企业在出口中十分注重”以质取胜”。1991年,摩托罗拉印度电子私营公司率先获得了SEI的5级质量标准认证,一度在国际软件行业引起强烈反响,因为此前只有IBM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上获过此项殊荣。到1997年底为止,仅班家罗尔园区就有110家公司通过了ISO9000认证,其中20家2级公司,10家3级、4级公司,1家5级公司(5级为最佳)。印度是世界各国软件行业中获该项认证最多的国家。印度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计划2000年以前,帮助所有具有一定规模(10人以上)的软件企业获得ISO9000或者同等的质量标准认证。美国之所以成为印度软件的最大进口国,不仅仅是因为其价格低廉,更主要的恐怕是有质量作为保证。
有了上面的一系列有利的各方面的支持和企业本身对软件产业的深刻认识,印度软件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印度的程序员
印度软件人和他们开发出来的软件。从整个体系架构上看,他们的作品非常清晰,可以按照要求实现全部功能,而且相当稳定。但是打开具体的代码一看,可能拖沓冗长,水平不咋样。不过印度人能够把软件整体把握得很好,能够完成软件,并弄出相当好的设计文档。看看一位国内著名软件工程师是怎么样评论印度软件的吧:”1、流程重于项目。2、质量监察独立于研发部门,专门检查研发部门的开发流程是不是按照既定流程走。如果QC(质量管理)人觉得流程不对,他会直接上报高层,项目肯定就此停止。3、所有的材料(包括草稿)都有文档。4、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详细文档要求达到拿到这个文档就可以编码的程度。一般写文档时间占60%,而编码时间极少。5、有各种详细的review(同行评审),项目组内的、项目组之间的、客户的……6、计划很详细,几十天的大项目竟能精确到小时级。”
如果招聘印度人,给应聘者出了一份与国内差不多的试卷,有基础概念和编程题目。等到他们完成后,可以看到,他们做的编程题目简直像是有统一答案,程序结构,注释,变量命名就不说了,表达方式都极其类似 !实际上,软件发展,早就走过了求伯君那个编码英雄的年代,程序员已降成是个坐办公室的蓝领了,具备拧好一个螺丝钉的能力就可以了,Code是最低级的事情了。许多公司的项目经理根本就不懂技术,不懂正在做的东西,许多甚至直接就是MBA,或者是领域专家(工业设计、地理专家等),而不是编码的专家。但是却能够领导大群素质良好的程序员把工作做好,没有内部不团结的情况。许多印度的程序员加入一个公司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自己整天编的代码是干什么用的。给他们的任务可能就是一个函数的声明以及该函数要实现的功能。印度的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流动率(包括内部项目之间的流动)高达30%,他们可以让高中生编代码,可以想见他们整体的文档水平如何。他们的产品不依赖任何一个人,谁都可以立即辞职,产品的开发还会正常进行。如果一个印度公司的项目经理没有上班,那么他的下属将可能不知道作什么。 他们的计划普遍定到天,有的定到小时。每个基层开发人员每天的工作量就是8小时。
相对来说,印度的软件产业是工资最高的行业,所以能吸引最聪明的入行,一般新的大学本科本科生,月工资为600–700美元。厂家还采取如下吸引人才的办法:房屋津贴、可购买本公司股票、业绩奖励等。印度软件人员的人均年薪是1万美金,在软件行业开发人员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级人员,他们通常采用持股的方式来调动软件开发人员的积极性。而且在软件公司中,特别强调的是校园文化,采用不固定的上班时间。

印度软件业的不足
有了上面的基础,印度对于软件业发展显得雄心十足。政府制订的规划是–到2010年软件产业的产值达到1030亿美元,软件技术人员达250万,软件产业占 GDP20%, 占出口总值30%。而麦肯锡公司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的产值将达到870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占500亿美元。有关方面援引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联合会执行主任德旺.梅赫塔的话说,软件专家的人数以每年超过50%的比率递增。
不过,辉煌的背后也潜伏着重大的危机。目前印度的软件产业出口,基本上是从国外接定单(美国占60%以上,日本占15%,欧洲占15%)带回印度来做,或派人出去做项目,基本上停留在开发应用软件的水平上。虽然软件出口结构近年来有所改善,但仍然不合理,现场服务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力型劳务输出”)占软件出口总额的60%,承包的软件项目开发服务占30%左右,软件包的开发和服务占10%左右;拥有9.6亿人口的印度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3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文盲和半文盲占总人口的将近一半,国民的整体素质依然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特别是电力和通信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到软件产业的发展;国内硬件市场发展较慢,软件出口缺乏国内工业应用的强大而坚实的基础;虽然印度的风险投资业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软件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同时印度的软件产品绝大多数外销,少部分为国内市场。所以印度要形成深厚的”软件文化”和”软件群体”困难较大。

后记:
面向国际市场的印度PPP软件公司

为了获得更多的有关印度软件业的资料和信息,我们在网上采访了几个印度的软件公司,其中有一个公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司的创始人在1995年就开始将自己的网络软件推向世界性的市场,而且从用户和印度以及国际市场的反馈信息来看是很成功的,因此他们今年5月份,自己注册了PPP技术有限公司,并且成为STPI(Software Technology Parks of India:印度软件园)中产品100%出口的公司之一。他们的所有产品都是以共享软件的形式发放的,获得的收入也是通过软件注册。但是他们一开始就将定位放在了国外市场上,到现在,各种软件产品已经有80多个国家的3500个有效统计用户,而且90%以上的用户集中在美国和欧洲市场上,产品完全通过网络进行销售。PPP软件公司的软件获得过多项国际性的荣誉,其中ZDnet、PCworld、和CHIP Magazine都曾经推荐过他们的产品。PPP公司有五个合作伙伴公司,其中有四个在美国,一个在英国。由他们在当地提供市场和媒体宣传服务,推广公司品牌。这个公司几乎就是随着印度Internet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个公司的产品大约有下列几种:
PPPshar – 这是一种代理服务器程序,类似于想国内的proxy98那样的程序,能够使局域网内的用户通过同一条电话线同时访问Internet。
InternetCop – 可以控制、管理、监控网络工作的雇员。
NetMailshar – 共享Email账户,类似于国内的sharemail的软件。
GetAgain – 断点续传工具软件。
MailAssistant – 可以提供阅读功能的Email工具软件。
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产品是面向个人和中小企业用户的产品,实际上国内有很多同类的产品,甚至一些个人软件作者做的类似的软件性能更好,但没有成立公司,没有更长远的目光造成了只能局限于国内解密盗版横行的小范围内。反观ppp公司在成立伊始便直接将目光投向广阔的有支付能力的国际市场,并利用各种渠道定向的推广他们的产品,前一阶段他们又参加了朝鲜COMDEX2000会议,进一步将自己的市场扩张。

而且该公司在技术说明中谈到,他们80%的产品都是在Java平台上开发的,而且很可能他们也是在国际上为数不多的以Java为基础开发并获得国际好评的公司之一。他们的产品获得了很多以前习惯于Windows上用C++开发的程序的用户。他们的原则就是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语言和地域为中心。这让人想起了前一段时间看到一篇美国硅谷的中国程序员写的文章《国内不谈Java》,其中谈到在硅谷VB、delphi根本不入流,即便是C++也相对受到各种程序的轻视,而Java编程确受到疯狂的追崇,无论是IBM的持续奋战、Intel的全力制作Java芯片,还是oracle、Sybase、informix、DB2这些王牌数据库厂商和系统集成、支援厂商还有网络设备供应商都在Java领域进行争夺,而国内却对这些国际潮流缺乏重视,但同国际市场有着密切关系的印度软件业对此却有着敏锐的知觉。他们将产品在Java平台上开发,自然也是看到了未来软件发展的趋势。

印度软件业同中国软件业的对比一览表

印度 中国
1998-1999年度软件业产值 40亿美元 18亿美元
1999-2000年度软件业产值 57亿美元 24亿美元
1998-1999年度软件出口 29.1亿美元 1亿美元
1999-2000年度软件出口 40.2亿美元 1.3亿美元
占全球软件开发市场份额 16.7% /
占美国软件市场 60% /
国家级软件科技园 7个 15个
软件企业 1000多家 5000多家
软件工程师 28万多人 15万人
预计增长速度 45% 15%

本文引部分资料来源: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院长萧建国《印度软件业探秘》
《纵观印度软件业》作者:周安利、康翔
《印度软件业,告诉我们什么》
《印度软件人VS中国软件人》等网络文章。

印度软件公司参加韩国Comdex2000

印度tide软件业示意图

印度软件园分布图

印度的程序员

印度tide软件业示意图

印度软件园内的通讯设备

印度软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