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得意马蹄疾--专访腾讯马化腾先生 - IT IS IT - 浩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6 次) 时间:2000-11-23 20:32:55 来源:浩子 (浩子) 原创-IT

8

如今名片上印的联系方式是越来越多了,五年前一般只有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和通信地址,而如今还得添上手机号码、公司网址,还有非常重要的E-mail地址。

腾讯公司创始人,OICQ的设计者马化腾先生有一个梦想:希望大家在名片上再多加一个项目:OICQ号码。如今这也许已经不再只是一个梦想了。在10月举行的深圳高交会上,腾讯公司的“小企鹅”受到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关注。其实想想也很简单,当网吧里绝大多数的电脑屏幕前闪动着OICQ的头像时,“小企鹅”当然也就成为了大家最喜爱的宠物。

10月15日,我们的记者采访了马先生(以下简称马),就短讯息(IM)通讯领域中大家所关心的热门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记者:OICQ现在很热,听说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3000万人,同时在线人数最高达到过55万人,这能否说明,OICQ在国内的即时通信市场上占主导地位?

马:可以这么说,经过今年的发展,应该说OICQ目前已经建立了事实上的标准。

记者:我注意到腾讯公司正在参加中国第二届高新技术交易会,那么腾讯这次参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马:主要还是在于新业务的宣传啦,比如:移动OICQ、资讯通的功能,前者可以与手机等等移动设备即时互通信息,把网上与网下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后者则是我们与一些ICP共同合作,推出的一个channel。

记者:OICQ是否会向直接用户收费?

马:向直接用户收费是不可能的。基本的IM服务可以肯定是不会收费的。增值服务,比如说移动业务、手机互通就会收通信费。这也是合作伙伴的要求,不是我们一家能够决定的。

记者:美国当地法院已经裁定金智塔公司域名案败诉,这让人不能不联想到腾讯公司当初更换域名之事。能详细和我们谈一谈当时贵公司最终下决心的过程么?

马:具体改域名的时间大概是今年4月份,去年的8、9月份的时候AOL就发过两次律师函过来,第一次很简单,只是一个简单的声明。当时我们就没有理他,后来就来了一封很厚的律师函,正式起诉的那种。我们就找到了IDG,请他们帮忙找律师应诉。

按美国那套道理,据说两者超过2/3的相似程度,就可以构成侵权。OICQ和ICQ有75%的相似程度。最后判决出结果了啊,这个没办法。不过AOL真的是挺霸道的,当时律师函上就说:现在已经有一个案例了,就是smsicq吧,是AOL赢了,这是法官可以作为案例比较的。按道理你们也是肯定输的,劝你们早点撤换域名,不要争了。所以这样就没办法,只能改为TENCENT。

记者:网上即时短消息的鼻祖是ICQ,在国内最流行的则是OICQ,OICQ为什么能够成功击败ICQ抢占国内市场?如果ICQ推出汉化版本,并在国内设立服务器,进军大陆市场,腾讯将如何应对?两家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是什么呢?

马:其实要说起ICQ的汉化版本,国内很早就出现了,虽然大部分都是民间开发的,或者用翻译软件汉化的,但是效果都还不错。不过其实这些关系都不大,关键还是看当地使用的人数。当OICQ的用户超过500万的时候,我们就放心了,不用太担心这个产品的生命力了,以后用户数目会自发的滚动。至于优势与劣势,OICQ当年兼顾163与169两个网络的策略还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一些好玩的头像,把好友列表保存在服务器上等等贴心的特点,这些还是比较吸引人的。ICQ的功能虽然比较强大,光在线状态就有好几种,不过并不是很实用,这又不是什么高精尖技术,OICQ随时都可以添加这个功能,我们认为:简单一点,实用一点,够用就行啦。

记者:如今不要说ICQ垂涎中国市场,国内多家公司也纷纷开发了自己的短消息软件。面对如此激烈的业内竞争,腾讯公司准备如何应对?

马:应该说这些公司目前对我们还没有什么威胁。腾讯成功的关键是技术,但不是说技术好就一定能赢,而是说技术不好就死定了。我们刚开始做这个市场也是挺冒险的,看不清到底能做多大。开头做的时候也在想到底怎么赚钱,不过后来看到AOL合并后,就认准了方向,全力投入了。确保优势方面最关键的是“稳定”,不要自己输给自己就可以了。

记者:微软公司、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以及Yahoo!正在讨论建立一个可以互相通讯的即时消息网络。如果这一未来IM标准成立,那么腾讯公司是否准备接受呢?这一标准对于国内短信息行业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OICQ还能继续保持国内的领先位置么?

马:这个标准能不能最终制定还不一定。AOL现在是冷眼旁观,站在一边看到底是你们定的标准强,还是事实的标准强。过去也有一些例子,制定的标准没用,事实的标准是怎么样的就怎么样。AOL占了90%以上的市场,其他人很难撼动这一地位。AOL完全可以凭此压迫其他人向他看齐。所以我认为这个标准没有太大的影响。如果AOL把这个标准推进大陆市场,我们还是很欢迎与他们合作,至少基本的互通信息是可以谈谈的。不过他们想取代我们很难,因为最大的价值在于用户的注册价值,在于用户之间的关系链,拆散这些链条是极难的。在一个地区就只能有一个胜利者,没有第二名。

记者:腾讯公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马: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吸收风险投资,一条则是被大公司兼并、收购,不过现在还没有确定。业内传闻tom.com收购OICQ,事实上我们已经明确拒绝了。现在还有好多家在和我们谈合并的事情,我们的选择也比较多。

而技术上主要以实用为主,围绕OICQ来发展。我们准备与网通等IP电话卡运营商联合推出一个卡,相关的账户操作等可以在OICQ上完成。以后我们希望在打长途电话、上网、手机短信息等方面,完成一个便利的网络,让OICQ号码成为用户的唯一识别ID,成为像电信一样的通信服务商。

记者:能否谈谈即时信息未来的前景与发展方向?

马:我认为无论国内国外,IM技术主要还是针对个人用户。以后肯定会进入到商用的领域里去,所谓B2C,就是一个群体对很多个人用户的。包括电子商务。以后可以感受到用户群在不在线,甚至在什么地方,都可以跟他交流。可以做一个AOL(Always On Line)的商务应用。就好比现在的CALL CENTER一样,用户随时都可以得到在线的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