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P:敢问路在何方 - 蓝鸟看世界 - 蓝鸟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9 次) 时间:2000-05-25 17:02:44 来源:蓝鸟 (bluejay) 原创-IT

ICP:敢问路在何方

2000-05-25· 蓝鸟·CPCW

  有位专业人士说,中国网站现在处在一个“等死”的状态中:谁先把风险投资的钱花光了谁就得死,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赢家。话说的虽然稍微偏激了一些,但对国内网站尴尬现状的描述却是实情。

  网站是互联网的“神经中枢”,门户站点是网上信息的传播中心,但当我审视众多的门户站点和专业网站时,不禁对中国ICP的现在和未来多了一层忧虑和深思。

  戴着镣铐的舞蹈

  ICP的竞争要从内容上见高下,中国ICP网站最头疼的也是内容,倒不是因为这世界上缺少内容素材,而是因为国务院新闻办对内容的经营有限制:商业网站不准拥有新闻采访权,仅仅具有新闻编辑权。只对别人的新闻信息进行加工整合,虽然也能做出一些特色,但毕竟缺乏自己内在的独特魅力,很难对受众产生深层次的影响力。

  习惯了经常浏览国外站点信息的朋友一眼就能看出国内站点存在的两个突出缺陷:

  第一,新闻的时效性不够强,网络媒体快速发布信息的固有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在美国,每当发生一件大事的时候,记者会立刻从现场将采访报道通过网络发送到网站的编辑中心,短短几分钟之后,人们就可以在网上看到该新闻的详细内容,时效性非常之强。但在我国,由于网站只拥有新闻编辑权而没有采访报道权,所以只能等传统媒体发布之后,再进行加工和转载,如果信息来源于电视或广播还能稍微及时一些,如果来源于报纸或杂志,在网上转载出来的时候往往滞后一两天,都快变成“旧闻”了。

  去年,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炸的报道,是新浪网的“成名作”,因报道快速、全面,超过了中国所有媒体和网站,当时访问量激增,尽管后来新浪一直为辟谣而回避这一点,但实效性强的特色新闻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新闻报道不及时,瓶颈本应发生在采访报道中,但在我国,却发生在了转载过程中。

  第二,网站内容千篇一律,缺少特色,数据量大,信息量并不大。有一位资深网友曾跟我说,要上中文网站看新闻,到新浪网新闻中心就足够了,那里面内容最全,反正其他网站跟它都一样,全是从别的地方转载来的。

  中国网站之间的竞争比的不是谁的原创内容最丰富、最精彩,而是谁转载信息最全面、最及时。所以,被称为“拷贝中心”的新浪网新闻中心的人气越来越旺,而那些付重金求好稿、坚持原创特色的网站最终只是做了别人的“嫁衣”,对于网站的发展,这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管理负责人王庆存曾指出,网络新闻传播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避免一哄而起,盲目投资,浪费资源。但目前的现实情况却恰恰如此:同一篇文章,常常一字不改地被几十甚至上百家网站同时转载。

  网络作为一种媒体,尽管已经显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颠覆力,但在目前的中国,在传统媒体眼里,它仍然只是个小弟弟,表演虽然也不乏精彩之处,但却给人一种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缺乏本应具有的洒脱和自如。

  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网络在中国的风行只是最近四五年的事,但它引发的违规案例却迭出不穷,就信息传播来讲主要有三种:一、擅自转载其他网站和媒体作品而侵犯其版权;二、发布或转载虚假消息,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三、在网上恶意侮辱、诽谤造谣、攻击他人或组织。

  网络是一个全新的媒体,如果国家在产业政策上做出的限制太多,就会违背网络的共享与自由精神,这些条条框框就可能会阻碍甚至扼杀它的成长,但如果放任自流,没有半点规矩,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趁机钻空子,成为网上的蛀虫,损害他人甚至国家民族的利益,网络就会混乱的如同黑社会,最终在混乱中断送自己的小命。正因为如此,目前世界各国一般都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它的健康发展和壮大,另一方面也便于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进而调整或修改相关的政策与法律。

  互联网虽然是一个虚拟、自由的空间,但并不是游离于现实世界之外的世外桃源,它是现实生活在另一个世界的延伸。在现实生活中需要法律和制度进行规范的事情,搬到了网上同样也需要规范。例如,近日中国证监会对网上炒股出台了相关政策,国家工商局对网站发布广告也制订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并将很快对网上销售做出规定。网络新闻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政策来规范市场,为ICP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近来,关于网络新闻管理的采访报道,业界都很关心,特别是网站是否会具有新闻采访权的问题。据闻,具体的政策规定将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没有政策不行,但政策如何规定同样非常重要。ChinaByte总经理宫玉国认为:关系国计民生、国家政策的新闻,也就是政治类新闻,应当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但对于科技、娱乐、体育等非意识形态的新闻或信息,商业网站应该有权发布,如果出现信息失实等情况,那是管理的问题,按现成的处罚办法做就行了。

  这种观点反映出了ICP对内容的渴求,实施起来也非常符合中国的国情。一方面,人们希望从网站上看到新鲜生动的第一手新闻,另一方面,网站也迫切需要这样的内容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实际上,目前有些商业网站经常借用其他媒体记者或自己派人员对某些热点事件进行采访报道,单独发布IT信息、体育新闻、评述等,非但没有造成什么坏的影响,反倒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给我们带来了更及时、更过瘾的信息。如,5月21日汤姆斯杯的决赛结果我就是从新浪网竞技风暴频道中最先看到的(当天下午5点31分发布)。对于很多体育迷来说,错过了观看比赛直播的机会,获取最新信息的最佳途径就是上网。

  对于网络新闻的管理,说是“管制”也好,“规范”也好,我认为,总的思路应该朝有利于网站内容建设的方向走:该管的地方就要管,该放的领域就要放,不宜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展望未来之路

  从中国ICP目前的活法来看,其中绝大多数确实处于一个“等死”的状态:广告费是主要收入来源,但却微薄的可怜,员工的工资、日常开销、市场活动等开支全要靠风险投资来支撑,而风险投资的钱也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等到花光了并且无法再得到新的融资的时候,网站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业界传扬的今年年底网站要死掉一大批的说法并不是危言耸听。

  但是,赔钱送死并不是网站的根本特征,对于ICP而言,练好内功——把内容做好,是实现扭亏为盈的前提条件。内容上去了,访问量才能提高,影响力才能扩大,然后,才能把电子商务玩转,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网络的媒体属性、信息流属性来看,笔者认为,ICP的前途不可限量,至少有以下四条出路:

  第一,以充实、精彩的内容吸引大量的眼球,然后以读者群做为资源,吸引广告商的投资,把广告业务做大。例如,雅虎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并且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新浪在截至2000年3月31日的第三财季中,广告营收总计310万美元,较去年第三财季30万美元的广告营收额增长了784%。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和电视、报纸具有一定的可比性,网络的今天就如同传统媒体的昨天,但网络的明天肯定会比传统媒体的今天更风光。从电视台、报纸目前的风光红火来看,这条路会越走越宽。

  第二,靠内容本身赚钱。例如,现在香港有一个叫“中国资讯行”(ChinaInfoBank.com)的网站,建立了很多专业资料数据库,以收费的方式提供专业信息检索服务,前景极其看好。很多门户网站、报纸、杂志等经常转载原创站点的精彩文章,如果某些专业(如科技、娱乐、体育等)的网站能够拥有新闻采访报道权,可以断言,这些网站将会对传统媒体造成很大的冲击,网站不仅不必为转载他人信息而发愁,还可以从自己的信息中收取一把转载费。

  第三,“内容+商务”。这个模式目前尽管还受到某些专业人士的质疑,但大体方向应该是对的,毕竟,网络至少能优化商务三大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中的两项。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把内容同商务实现无缝对接,把忠实的读者群转变成为顾客群。

  第四,开展网络调查,将统计结果形成分析报告,为媒体或组织提供内容或咨询服务。例如,美国的Media Matrix和NetRating就是借助网络迅速成为市场调研中的新秀的,CNNIC也是通过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不少电视台、报纸也在和网站合作开展此类活动。市场空间也是很大的。

  对于我国的ICP来说,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关键是要吸取人家的经验,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内容上找到突破点,创造经济效益。这条通向未来的道路很宽,但也很长,如何走好,一靠自己,二靠环境。

[后记]:本文原来标题为“网络新闻管理:拒绝管制,呼唤规范”,写完之后,投给网站,
编辑认为涉及的内容太敏感,后来就更名投给另一网站,得以发表。深感中国网站之悲哀,
受到管制,还不敢支声。

“拷贝中心”胃口多大? - 逸舟 - 2000-05-25 17:30:23

有谁知道新浪把“copy&paste”做到如此境界用了多少“刀剪手”?

Re:“拷贝中心”胃口多大? - wenfeng - 2000-05-25 18:01:02

千儿八百

Re:“拷贝中心”胃口多大? - 姚迅 - 2000-05-26 11:47:06

据说sina做新闻的有200人,更新的页面一天有2000个左右。不过这个文章只说了ICP的一部分问题,似乎ICP和新闻不能做等号吧,其实如果仔细挖掘还是回有许多可以做的东西。

Re:“拷贝中心”胃口多大? - 逸舟 - 2000-05-26 13:40:01

谢谢姚讯。不过该文文末已经注明:本文原来的标题是关于网站新闻管理的,换个这么大的帽子自然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