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理性与信息处理》 - 理论研究 - 张义祯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0 次) 时间:2000-06-05 08:24:57 来源:张义祯 (a_zhen) 原创-IT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面临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大爆炸”时代即将出现。虽然人类借助技术手段能比以往更快地进行信息处理,但这种增进远远跟不上信息增长的速度。文章指出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在信息搜索、处理需要成本的的情况下,人类应集中有限精力进行“满意性”的信息处理,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优结果。本文所提出的见解,对于人类处理信息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H·西蒙开创性地提出“有限理性”这一概念,他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因为人们很难对每个措施将要产生的结果具有完全的了解和正确的预测,常常要在缺乏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地根据主观意识进行决策,个人或企业的决策都是在有限理性的条件下进行的。完全理性,意味着对每个抉择的确切后果都有完完全全的了解。事实上,一个人对自己的行动条件的了解,从来都只能是零碎的;至于使他得以从对当前状况的了解去推想未来后果的那些规律和法则,他也是所知甚微的。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突破了此前在经济学界流行的“理性经济人”理论。之前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它假定人类的决策是在以下三种条件下作出的:第一,可供选择的对象是肯定的,且固定不变的;第二,每种选择的结果的概率分布都是已知的(对主观而言);第三,目的是为了使一个给定的效用的期望值达到最大。在此三个假定前提之下形成了“完全理性经济人”的理论,其认为完全的“经济人”具有如下特征:1、他仅从纯粹主义出发来作决策,也就是说人的目标就是求得个人的最大利益,经济活动的目标就是唯一追求利润最大化,决策选择目标是单一的、明确的、绝对的;2、他是个绝对理性人,在决策选择前也有了可供选择的全部措施和;方案决策者能考察出每一种可供选择所导致的全部后果,至少能确切地知道方案后果的概率分布,决策者具有一套“完全一贯”的偏好体系,他总能作出的选择;3、他在制定决策时不考虑时间和其它耗费的限制,用现代经济学述语讲,即“交易费用”为0。西蒙对此“完全理性”理论及在其基础上建立下来的管理决策理论,作了突破性的批判,他认为“经济人”假设的上述几个特征并不符合现实情况:1、决策者的目标不是单一的、明确的和绝对的,而往往是多元的;2、决策者并不是绝对的理性人,他掌握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决策者不可能找到全部备选方案,决策者并不能完完全全了解备选方案的所有后果。3、决策的制定问题要受到时间、空间、精力和其他成本的制约。人们搜寻信息是要花费时间和金钱的,即需要付出交易费用,这一点认识正是现代信息经济学建立的基础,交易费用的存在极大地改写了传统经济理论。
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是对“人类理性”的理性认识。人是不存在全知全能的理性的,或者说,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我们只能在一定条件下谈论人的理性,亦即谈论理性时必须对理性加以限制。人类理性有限性的认识对于我们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尤对于我们面临“信息大爆炸”情况下,处理信息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类不能盲目地追求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只有科学合理地搜寻的信息才是更符合人类理性的行为选择。
二、信息的相对无限性
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也是资源,但在“信息大爆炸”的情况下,我们不再缺乏信息资源,相反更应意识到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即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这些在信息时代则显得是更珍贵的资源。因此,相对而言,当信息资源十分丰富时,特别在当今网络发展迅速的时代下,信息的供给相对来讲是无限的,人们所面临的信息量是极其巨大的。“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危机不是指信息匮乏的问题,而是数量过剩的问题,即‘信息大爆炸’所带来的问题”。我们应该意识到个人所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所面临的“信息海洋”却是“一望无际”的。正如人们所说的“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总之,相对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信息时代的世界所提供的信息却是无限的。
信息具有可传递性、共享性等特征,更重要的是信息可以无限复制,而且信息的衍生能力也很强。虽然信息加工后产生的新信息具有新的价值,但这样做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信息的生产量。目前,人类面临的信息按载体来分,则大致可以分为文字、声音、图像等三大类。人类每天的生活都在与信息打交道,打电话是是互相沟通信息,上网浏览是从网上寻找有用信息,甚至于在市场也要处理信息(如:搜寻价格信息、讨价还价等)。人类通过信息的交流才能生活、生存,即使是在动物之间,事实上它们也存在相互的信息交流。因此信息交流、对信息的处理是人类普遍面临的问题。
信息还有个特点,随着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越来越大,而用于存储信息的设备体积、重量却越来越小,然而信息的存量却在不断的增大。信息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它没有质量和重量。一张空硬盘与一张存满了各种数据信息的同型号的硬盘在重量上根本没有区别,硬盘内部只不过是“0101”发生了重排,信息的增加并不导致原子的增加,硬盘的重量丝毫不会增加,而如果将1G硬盘里的数据都用书本来装载,恐怕要装好几辆卡车。“比特”形式存在的信息可以随意复制,并且复制成本十分低下,甚至可低到0,而“原子”存在的东西却无法做到无成本复制,也就是说,原子世界明显地存在“稀缺”问题,所有以“原子”存在的东西大都很难做到“按需分配”,即并不是人们想要就能通过简单的方法轻易地获得。这就是“比特”与“原子”的关键区别所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但也加快了信息的生产速度,极大地扩大了信息量,而人的精力、时间等却没有得到大幅度的增加,因此相对于“有限理性”的人类而言,“信息过剩”将是人类面临的一个不容乐观的问题。
总而言之,相对于信息创造越来越容易的社会中,人类面临的信息危机不再是“信息贫乏”,而是“信息大爆炸”,相对于人类的有限性而言,信息将是无限的,无限的信息将会是人类面临的新问题、新难题。
三、理性对待“有限理性与信息处理”
意识到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人类的知识和信息是不完全的事实,将有助于人类更加理性地进行“信息处理”。而认识到相对人类“有限理性”而言,信息所具有的无限性特点亦有助于人类更加理性地对待“信息”。
“有限理性”认为人类的精力和时间永远是有限的,人不可能具备完全理性,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和信息。人类也不可能搜寻到所需的全部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要意识到信息的搜寻需要成本,而不是毫不费成本的,因为人类必须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等等。因此人类在处理涉及到“信息”问题时,不能盲目地追求完全信息,尤其是意图搜寻到所有信息,企图做出最优的决策行为。“有限理性”认为人类只可能得到满意结果,而永远达不到最优结果。
关于“有限理性”和“信息处理”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事实上其意义不仅仅只对信息学、决策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可以解释“计划经济”为何低效而“市场经济”为何更有效这个理论性问题。这两种经济体制之间所产生的效果区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对政府“信息处理”能力上的不同认识。之所以市场经济体制较计划经济体制更为有效,是由于政府不可能具有完全的理性,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信息准确地为全社会制定计划、准确地做出决策。计划经济理论认为,存在一个全知全能的政府,能够收集所有信息做出准确决策,而事实上政府做不到这一点,反而经常由于论证不充分、信息不完全而造成决策失误、错误,从而导致计划经济体制运行效率低下。而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通过较为完善的“价格体系”作为通讯手段来迅速、准确地传递对市场主体有用的、相关的、适当的信息,市场主体只需满意程度的信息,而不是所有的信息就能及时地做出判断,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可见,对于人的“有限理性”的认识以及其与“信息处理”之间关系的分析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将对我们更好地处理信息,甚至是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结束语
随着英特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全球化以及全球信息共享的实现,人类面临的信息将是无限的,而人的精力、时间、财力却是有限的,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即人的理性永远是有限的,这就要求人类理性地面对信息,理性地处理信息,应该要合理、满意地选择、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做出合理、满意的行为选择,而不是盲目追求完全信息,追求“最优”的行为和结果,这样的选择才是更加符合人类理性的选择。

本稿件尚未发表,如需要,请及时联系,谢谢!
张义祯(邮编:350001)
福建省委党校社科信息中心
Email:[email protected]